关于举办“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的通知

拟在“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框架下举办“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国内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含作品申报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按照学历最高的参赛成员划分至专科组、本科组、硕士组和博士组分开评审。可以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组队。参赛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即1985年6月1日(含)以后出生。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鼓励支持中外青年联合组队参赛。除上述参赛人员范围外,还主要包括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读学生(主要指有国外学籍的外籍学生及中国籍海外留学生)和具有外国国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读学生(主要指外籍来华留学生)。相关要求参照上述内容。

二、赛道安排

(一)“人工智能+”创意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为开放式创意赛道,注重作品的创新创意。参赛者可基于学科实际及兴趣爱好,借助大模型技术,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完成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设计、开发和线上运行,体验人工智能原生应用从开发、展示到运行的全流程。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策划书、项目视频介绍、线上链接等材料。

(二)“人工智能+”应用赛

1.赛道介绍

本赛道鼓励广大参赛者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问题,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向纵深发展。

2.作品形式

需提交项目介绍和展示材料、佐证材料等。作品(实物或者技术)须能通过视频或图文形式全方位展现。

3.选题研究方向参考

(1)人工智能+农业发展

(2)人工智能+工业制造

(3)人工智能+医疗健康

(4)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5)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6)人工智能+环境保护

(7)人工智能+政务管理

(8)人工智能+文化旅游

(9)人工智能+其他综合领域

三、作品要求及奖项设置

1.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其他专项赛,仅可参加本专项赛的其中一个赛道,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严禁抄袭。

2.根据作品报送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优秀作品中,特等奖作品不超过10%、一等奖作品不超过20%、二等奖作品不超过30%,其余为三等奖作品。

3.“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不计入团体总分,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不作区分。

4.各高校“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参与、获奖情况,将作为“优秀组织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赛事报名

有意向报名同学3月21日前,请联系学院团委C104陈老师。

“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

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