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大三学生理清未来发展路径,缓解学业与职业规划中的焦虑情绪,11月11日下午,华侨学院在C219举办了一场以“大三不迷茫:就业·留学·考研·学术”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特邀2014级优秀毕业生张富珩担任主讲,围绕就业、留学、考研与学术四大方向,为大三学弟学妹带来一场内容丰富、实操性强的成长指南。本次活动由信管系主任李京宁老师主持。

图一:张富珩学长正在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宝贵经验
张富珩学长从大三的真实状态切入,指出当前学生普遍面临的多方面压力——学分、论文、实习、与复习同步推进,任何一环的滞后都可能影响毕业发展。他强调,大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必须主动规划,避免拖延。
在就业赛道方面,张富珩学长提出“简历—实习—技能”三动作并重,强调一页简历对应一类岗位,建议学生选择能接触核心业务的实习,将软技能“证据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吸引招聘官的眼球。他还提醒大家警惕“海投”与“拖延”两大陷阱,鼓励同学们立即行动,制定清晰的实习与校招时间表。
针对留学申请,他详细讲解了“成绩—背景—文书—选校”四环节的准备工作,强调背景提升应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在选校策略上,他建议结合专业排名、地理位置与就业资源综合考量,避免盲目追求排名而忽略课程适配性。
在考研规划部分,张富珩学长建议同学们理性评估自身条件,提醒大家警惕“跟风跨考”与“假努力”,注重复习效率而非时长。
此外,他还分享了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实用方法,从选题原则、写作结构到投稿避坑,为有科研意向的同学提供了清晰指引。
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困惑与学长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同学们最为关心的留学问题,有同学提出:“在准备申请时,科研经历和本科绩点哪一个更为重要?” 张富珩学长给出了明确的解答:“绩点和语言成绩是申请的‘硬门槛’,是最关键的基础。而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是在此之上的加分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定要优先确保硬性指标达到目标学校的要求,再有余力地去丰富科研背景。” 整个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学长的耐心解答为许多正处于具体困境中的同学指明了突破口。

图二:在自由提问环节,张富珩学长(左)耐心细致地为同学解答疑惑
整场分享会内容详实、案例生动,在现场同学中引发热烈反响。与会同学普遍感到收获颇丰,认为本次分享会有效驱散了大家对于未来的迷茫与焦虑。通过学长的系统梳理与精准点拨,同学们不仅对不同发展路径有了全景式的认知,更掌握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实现了从被动焦虑到主动规划的心态转变,对如何高效度过大三关键阶段充满了新的信心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