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与梦同行勇攀高峰》的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琢玉讲堂隆重举行,著名登山家夏伯渝老师受邀来到校园,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他传奇的登山经历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本次讲座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华侨学院联合举办,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聆听。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伯渝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娜女士,成功登顶珠峰的华侨学院1998届校友王彦君先生,华侨学院党委书记崔颖老师,学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肖江文老师,华侨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老师。
夏伯渝老师是我国登山事业的杰出代表,电影《攀登者》的原型人物。他于1974年入选国家登山队,1975年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因将睡袋让给队友而严重冻伤导致截肢失去双脚,后又罹患癌症。然而,他并未被命运击垮,仍旧心怀梦想,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43年里五次冲击珠峰,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无腿登顶珠峰的中国第一人。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北京榜样”“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讲座伊始,一段CCTV的纪录片带领全场师生走进了夏伯渝老师的登顶之路。视频中,夏老师在珠峰的恶劣环境中,凭借假肢艰难前行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后,夏伯渝老师登上讲台,用质朴而坚定的语言,分享了他的登山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在失去双脚后,如何重新站起来,在被诊断出癌症后,如何积极治疗并坚持训练,在因雪崩、地震和恶劣天气三次登顶失败后,如何克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难,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他强调:“登山不仅仅是征服一座山,更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对自己极限的挑战。”夏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热爱,让在场的师生深受触动。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一位同学问道:“如果大学生想登珠峰,您有什么建议?”夏伯渝老师认真地回答道:“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登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需要扎实的体能基础和专业的登山知识。大学生可以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开始,逐步提升自己的耐力和力量。其次,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才能克服这些困难。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登山是一项团队运动,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另一位同学则问道:“您觉得登珠峰是个人行为还是团队行为?”夏伯渝老师沉思片刻后回答:“登山既是一个人的挑战,也是团队的协作。从个人角度来说,登山需要个人的勇气和毅力,需要面对内心的恐惧和身体的极限。但同时,登山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团队的协作,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的。因此,登山既需要个人的坚持,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夏伯渝老师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他的建议不仅为有志于登山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师生们纷纷表示,夏伯渝老师的经历让他们深受鼓舞。一位大二的学生说:“夏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像夏老师一样,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另一位学生则表示:“夏老师的精神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大学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夏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夏伯渝老师的传奇经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与梦同行,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涵。夏伯渝老师用他的人生经历,为大学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