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召开“珍惜伟大时代机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华侨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兰君在座谈会上进行了题为《党史学习激活支部新动能 实践创新助推思政大格局》的交流发言。
一直以来,华侨学院坚持“国际化”教育特色,形成了“全英文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然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扎根中国本土的“国际化”教育如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呢?
2021 年春季学期,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华侨学院党总支开始着力推进高标准、高质量的党史学习教育,这成为激活教师党支部建设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契机。通过一年多的深化实践和创新,教师党支部建设取得两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上下联动共同学,入脑入心强根基。以学院领导班子带动党员干部、以党员干部带动师生群众,上下联动,压茬推进,从而形成了全面深入学习的良好态势,教师队伍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升。学院党总支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组织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嘉兴南湖学习参观,通过开展“书记讲党课”、“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等活动方式,使党员教师增强了党员意识,使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华侨学院教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 年,学院有 9 名老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入党意愿,并在教学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是党史学习教育在教师中真正入脑入心、落地见效的直观体现。
党建业务融合学,铸魂育人见实效。教师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过去一年,党支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等一系列党史教育内容的学习与研讨,引导党员老师们切实发挥“三带头”作用,构建了华侨学院“四有三层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将育师、育人和学院的国际化特色建设“三体合一”。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党支部梳理了“教育者先受教育——四有好老师”培训与发展计划,并在学院层面推行实施。在第一届“四有好老师”培训的结业仪式上,3 个小组 9 位老师的培训成果展示汇报中,“爱、光、责任、幸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已经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1 年 6 月,我院郑铮、杜悦两位老师代表学院参加“首经贸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分获一、二等奖;2021 年 10 月,在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交流会上,学院教师党支部的老师们进行了党员教师“三带头”实践的舞台剧展示,让大家感受到了课程思政在一线的活力与魅力;2022 年 7 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备“红色基因”的学院自编教材《核心英语》即将出版发行。将高质量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长效化,必定会带给老师们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支撑教师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