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华侨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关于“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学校延迟开学期间本科网络教学工作安排,制定了“学院2020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网络教学工作方案”。华侨学院春季学期本科课程共61门,开展网络教学课程59门,占全部课程的97%,涉及选课学生476人(不含校通选课学生)。开学一周,网络教学运行平稳。
授课形式的转变,给我们的老师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为了保障网络教学顺利开展,学院建立教学微信群115个,每个微信群内都要求系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秘书和专任辅导员参加。成立网络教学督导组,在3月2日-6日,累计听课34班次,发现、汇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放网络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回收448份有效问卷,占上课学生总数的94%,分析问卷结果,为教学整改提供指导。
学院还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对网络授课有预案。当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师生们可以按照预案继续课程。信息管理系主任李京宁老师表示,选择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活动,开始比较担心整体授课效果,怕学生配合度不高。第一周课结束,学生出勤率非常高,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回答问题,按时提交作业。学生的积极配合给了老师极大的鼓励。
全英文授课是一直是华侨学院的教学特色。此次在网络上授课,老师们还是按照原有标准不放松,完全按照原有教学计划,全英文对话、全英文讲稿和全英文作业。经过学院教务部门检查,学生们适应的很快,全英文教学效果并没有受到影响。
开课一周,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们对网课的参与热情、学生的出勤都比预计的效果好。工商管理系主任王妍老师表示,网络授课不应该用直播的形式把传统课堂直接搬到网上,老师也不应该是“主播”的角色,老师更多承担的是“组织者”“设计者”和“答疑解惑者”,网络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体。“停课不停学”的“学”应该更多的是指课堂翻转,让学生动起来。
授课形式的转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现网络教学的美好,扬长避短,华侨学院教学工作“不掉线”。疫情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依然能够有序运行。疫情虽在,初心未改,华侨师生将秉承“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刻苦努力,积极进取,早日成材,“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