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党委开展“机关与院系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工作要求,2019年3月7日,统战部党支部与华侨学院党总支共同开展“改革开放话成就 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校部机关党委书记玉红玲、华侨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焦勇、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刘威、华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魏有亮及各党支部党员代表们共同前往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参观学习。
*你知道如今的北京,曾经的北平,都有哪些广为人知、耐人寻味或轰轰烈烈的历史吗?
*你知道开国大典上有多少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吗?
*你知道北京的城门有什么有趣的讲究吗?
*你是否也曾经希望拥有《孙子兵法》当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与胆识?
*你知道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员傅冬菊是如何“策反”国民党老爹傅作义的吗?
2019年,在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举办了《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览》。此次展览分为 “运筹帷幄 决战平津”、“和谈成功 北平解放”、“和平接管 建立政权”、“定都北京 东方红日”四个部分。本次展览通过500余件珍贵的档案,展示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北平和平解放进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伟大斗争,真实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宣告了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和平解放,让北京这座古都得以完整保存,为全国彻底解放提供了“北平方式”,为新中国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
70年风雨兼程,70年矢志不渝。首都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用70年的奋斗经历,书写了一部历史新篇章。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做“蓟”,也曾使用过“燕”、“北平府”、“北平郡”等名称。后来,明朝人为纪念北方平定,称此地作“北平”。燕王朱棣迁都之后,北平改为北京。再往后,北京又被称为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再次被改为北京。简单来说,“京者,大也”。做首都的时候称作北京,不做首都的时候称作北平。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道理易懂,可过程却不易。1949年1月31日,通过各大战役的铺垫及各方谈判,北京终于迎来了和平解放。傅作义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城内国民党军队全部开到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座沉淀着几百年历史的古都幸免于战火,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展览中“改编军队”部分展示了解放军接管城防的照片、国民党军受编位置的解放军部署图、平津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宣布改编平郊原国民党军方案、陶铸同志关于改编傅作义部队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关于受编部队师以上军官的任命书,以及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原傅作义部队士兵在学习解放军“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防务。
说起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还和北京的城门历史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开进北平的入城仪式。此次展览展示了当年入城式的行进路线。
展览内容显示,入城部队分两路,一路从南苑出发,从永定门入城,经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过前门,进入东交民巷,再经崇文门内大街、东单、东四、北新桥、太平仓,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再折向南行,经西四、西单、西长安街、和平门、骡马市大街,由广安门出城。
进城要从永定门进,这是自古以来得胜而归的部队凯旋的地方。此外,毛主席在讲话当中说到要求队伍一定要从北平东交民巷经过。讲解员告诉大家:“在旧中国,这里是帝国主义的天地,中国的军警都不得进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里昂首阔步通过,宣告那段耻辱的历史结束了“。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随着国旗和国徽的出现,终于迎来了此次展览中最令人激情澎湃的篇章——开国大典。开国之时,我国身处困境,飞机只有寥寥17架,但是泱泱大国不能令人民失望,更不能令国内外轻看。于是,周总理想了个办法,让这些飞机分为两批次,数次飞过天安门广场,并且其中的四架飞机装载的是实弹,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1950年,一个年轻人响应国家的号召,拿起了枪,踏进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1954年11月8号,他的长子诞生,考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烟火专业,多拍战争题材的影片,间接与他父亲的事业一脉相承。1981年6月14日他的长孙诞生,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市档案馆工作一直至今,而他的长孙就是我。70年过去了,我的爷爷通过亲身上战场打仗的方式见证了国家的变迁;我的父亲通过影视纪录的方式见证了国家的变迁;而我,通过保护档案的方式见证国家的变迁。这是属于我们家族70年的故事。——讲解员”
讲解员分享完自己家庭的故事,展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这一个家庭70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深深撼动,回顾他的精彩讲解,无不为之动容。相信大家一定对我们国家这70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有自己70年的历史,我们代代相传,我们耳濡目染。我们总能感受到身上那些与生俱来构筑的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让我们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面前深深为之折服,感受到它们背后深厚悠远的历史。照片和档案只是展览的骨架,而我们在展览中的感悟才是展览的灵魂。
每一幅珍贵的黑白老照片,每一页留着墨迹已经开始泛黄的纸,都能带着我们追溯过去几十年那些饱经沧桑、动人心魄的历史。身边传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声音,这次参观也逐渐到了尾声。但是,这段历史更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意犹未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仍然铭记历史,更要不忘初心、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