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由张南山教授主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报告厅举行。
张教授首先在讲座中阐述了文化的定义和中国文化的内容。他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张教授指出,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对于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这个问题,张教授提出要创造中国独有的模式,将传统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改造。他说,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深处,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所以我们应对中华民族有充足的自信,当丧失了文化信仰时也就无法保持文化自信。
讲座深入浅出,从文化的起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再到“文化自信”的提出,旁引博证。深入浅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只有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拥有高度文化自信,才能让当代年轻人更好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张南山,本名张楠,号云水山房, 毕业于兰州大学,2003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深造于中国画研究院。现居北京,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中国传统水墨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内蒙古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和美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