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久其女娲杯”代码编程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重庆电子职业科技大学圆满落幕。信管系系主任李京宁老师带队,杨润露、陈思卓、季景栩三位同学从北京远赴重庆参赛,经过六小时的激烈角逐,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久其女娲杯"代码编程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区域赛的硝烟尚未散尽,为冲击全国总决赛的巅峰荣誉,团队成员便迅速切换至“备战模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中。线上会议的屏幕前,大家围绕赛事策略各抒己见,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让方案愈发完善;视频学习的时光里,众人逐帧拆解经典案例,在反复研讨中打磨细节、磨合默契。经过一次次的沟通与调整,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1 月 15 日下午,大赛开幕式如期举行。在庄重的氛围中,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着赛事规则的详细解读,更深刻领会到数字素养在当下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它不仅是参赛比拼的核心能力,更是未来立足社会、推动创新的关键素养。这堂 “赛前第一课”,让大家更加清晰了努力的方向,也为即将开启的赛事征程注入了满满的信心。

16日清晨,全国总决赛的战鼓于 8:00 准时敲响。在接下来长达六小时的赛程里,团队成员迅速进入最佳状态,凭借赛前磨合好的分工默契,展开高效协作。其中 2 名成员专注于基础内容建设,从框架搭建到细节完善,每一处都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确保作品根基稳固;另 1 名成员则全身心投入流程设计与解析,以清晰的逻辑梳理环节脉络,为整体作品的顺畅呈现保驾护航。
赛场上,清脆的键盘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紧张而激昂的 “奋斗乐章”。团队成员们屏息凝神,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代码构建之中,目光紧紧锁定屏幕,指尖在键盘上灵活跳跃。遇到技术卡点时,大家迅速围坐讨论,各抒己见、碰撞思路,在一次次调试与优化中攻克难关,稳步推进比赛进程。时间在专注中悄然流逝,从晨光熹微到午后暖阳,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与严谨的态度,不曾有片刻松懈。
当日下午 2:00,随着比赛结束哨声的响起,团队成员有条不紊地完成最终检查,成功提交作品。当确认提交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舒缓,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 这六小时的并肩作战、全力以赴,最终换来了圆满的收官。

回望这段奔赴全国总决赛的征程,从区域赛后紧锣密鼓的备赛协调,到赛场之上全情投入的实战攻坚,每一个环节都镌刻着团队的成长印记,离不开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学院的全方位保障与支持。从备赛到实战,无数次的赛前打磨、六小时的高效协作、技术卡点前的并肩突破,不仅让大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淬炼,更让每个人对团队协作的真谛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团队力量,不是个体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彼此补位、默契配合,在目标一致的奋斗中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合力。
这段经历更像一盏明灯,让团队成员清晰看到数字素养在新时代的重量。从备赛时对数字技术的深度钻研,到赛场上对数字化工具的灵活运用,再到对赛事背后数字逻辑的理解,大家真切意识到,数字素养已成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这场比赛虽已落幕,但它留下的不仅是一份圆满的成绩,更成为团队成员大学生涯中浓墨重彩的难忘一页。那些并肩奋斗的日夜、攻克难关的喜悦、协作成长的感悟,都将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带着这份收获与热爱,继续探索数字世界的奥秘,朝着更高远的目标坚定前行。